
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,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,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青花瓷》教学反思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《青花瓷》教学反思1细节描述:
细节一:教师出示青花瓷瓶,你们见过这种瓶子吗?(见过)跟我们平时看得有什么不一样?(它只有白色和蓝色的花)对呀,这种白底和蓝色的花纹的瓶,我们叫他青花瓷瓶。那我们来看看,它上面的图案有什么特点?(它好像是一圈一圈的)那我们来这一圈一圈的图案画的是什么呢?(好像是蓝色的小花、还有动物呢)对了,观察得非常地仔细,那我们再来看,这些花纹有没有规律呢?(好像都是一样的)对呀,青花瓷上的图案是对称的,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纹。
细节二:今天我们也来画一个青花瓷瓶,看唐老师也画了一个,但是还没有完成,我们先一起来看看,唐老师画的是怎么样的?(很多的花纹组成的),那谁也想上来设计一下青花瓷的花纹。
评价分析:
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强烈的想说的欲望,这时需要老师给他们创造一个想说、敢说、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。
让幼儿在作画之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,怎么画。使孩子说一说、动一动、画一画的过程中,打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,为孩子们作画做好了良好的铺垫。
所思所悟:
在整个活动中孩子气氛一直非常的活跃,不管第一环节中让幼儿说一说,还是第二环节中让幼儿画一画,到第三环节让幼儿作画,孩子们都非常地高兴。因为整个活动中都让幼儿有事可说,有事可做。特别是在 ……此处隐藏15235个字……生活中观察任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位置看,看到的物体效果也是不一样的。接下来的瓶颈、瓶身的观察认识也顺利的下来了。
接着就是变魔术了,对于幼儿来说(即使是大班的幼儿也是一样的)都是很感兴趣的,对于魔术的追求也是符合幼儿的心里发展特点的。在高点上往下拓展幼儿的思维,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,加上本身已经有美术素质的积累,孩子们都很得心应手。讲出的都是妙语连珠,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,颗粒性又很强。于是我请幼儿上来把自己看到的变出不一样的物体来,把物体的具体样子比划出来,不仅是思维,他们的语言也是惊为天人的。而且是能把生活的经验积累反射到美术创意中,即使是同一个世界,孩子们看到的和我们大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,再把这些所见所闻用稚嫩但是却独特的言语讲述出来,全场的氛围一下子就升温了不少。
孩子们的语言毕竟是不成熟的,于是我给孩子们的语言打上了一层蜡,马上另一层光辉就熠熠发亮了。课堂上是互动的,这个活动上,不仅是我和孩子们的互动,还有下面教师和幼儿的互动(听课教师的掌声鼓励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激励手段了),还有我和听课教师的互动,在第二次的花瓶变魔术中就和我们下面的教师一起互动了起来,顿时全场的聚光灯都在闪烁,可以说是全场的氛围升到了极致。最后的'评画在我们一位老教师的协助下更是把这个活动推上了一个高潮。
“优点不说少不了,缺点不说不得了”这个活动上还是存在着需要改进的空间。首先,我的即兴语言回复就不够精炼,那是生活经验的积累还不够,自己本身的专业素质还要加强提高;其次,随机教育没有及时做到,很多的教育契机没有把握住,在日后的活动中都是要注意的。现在还只是一个开始,一个美好的开始,可以看得到未来的良好开端,就让我马上行动,为自己的另一片天地努力开辟吧!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