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小学生感恩教育》观后感

更新时间:2023-02-10 15:37:32
《中小学生感恩教育》观后感

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,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,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。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中小学生感恩教育》观后感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中小学生感恩教育》观后感1

这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,告诉了大家怎样去感恩父母。

她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:有一个小孩,4、5岁时,去一棵大树下摘树叶,拔树枝玩,有时他不高兴了,就会在树上刻字。到了小学时期,孩子来到树下一脸不快乐,大树就问:“孩子啊,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?”孩子说:“你看别的孩子有足够的学费,有钱去买玩具玩,而我却没有。”大树说:“那这样吧!你摘下我的果子去卖钱,就有交学费和买玩具的钱了。”孩子高兴极了,每年秋天都来摘果,然后就不来了。到了成年阶段,孩子又回到树下开心不起来,再也结不出果子的老树问:“孩子,你把书都念完了,还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啊?”孩子说:“你看我的同龄人都有家了,可我没房来迎接我的新娘。”老树说:“你看,我有很多又大又壮的树枝,你能够把它们砍了然后去盖房。”孩子听了立刻砍了老树所有的树枝走了。孩子到了中年时,又一次不开心的回到老树下,树干问他:“你又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啊?”孩子说:“我总要看看远方吧!我的朋友都飘过大海去了远方,而我却不能。”树干想了一会儿说:“你能够砍了我的树干,做一个木筏去远方。”孩子听了兴冲冲地把树干砍下拿走了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孩子头上长出了白发。一天,他来到树前,树根说:“我没了果子,没了树枝,没了树干,你就不会再陪我了吧?”孩子说:“

该去的地方我都去了,此刻 ……此处隐藏8031个字……心极了。

这个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树索取,而大树所要的回报仅仅是他的陪伴。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,为了儿女,给予他们所有的一切。百善孝为先,我们要懂得感恩,勇于承担责任。看完讲座,我懂了想成才先成人的道理。

《中小学生感恩教育》观后感15

今天早上我观看了于丹教授的专题讲座《中小学生感恩教育》,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“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”这一讲。看完节目之后,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
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:有一棵苹果树,一个小男孩经常来和苹果树玩,苹果树满足了小男孩许许多多的愿望。时光飞快的过去。小男孩变成了大男孩。他不再跟苹果树玩了。当小男孩老了的时候,苹果树已经变成快要枯死的树根,这时男人又回来了,苹果树却什么都不能给他了。苹果树只希望男人能陪他一会儿。故事中的苹果树就像我们的父母,他们总是满足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愿望,而我们却经常认为这是父母应该为我们做的,当我们的父母老了的时候,他们只是希望我们能多陪他们一会儿,这是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愿望啊!

有句话叫“百善孝为先”,意思就是说,孝敬父母在美德中占据首位。一个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,那么任何人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。在我们所学的《弟子规》中“首孝悌”也是要求我们做人必须要以孝敬父母为根本己任。

通过观看于丹教授的这次讲座,我感觉在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实在是太多了,对我们的照顾是那么的无微不至,而我们却经常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,我们对父母做的实在是太少了。我们的父母工作繁忙,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,他们是那么的辛苦。在以后的生活中,我们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,父母也会感到非常舒心和快乐

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吧,从现在开始!

《《中小学生感恩教育》观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